第11章 夜袭之叛乱 (第1/3页)

加入书签

“800余步?!这是什么概念?”听到谭如晓解释的李芗泉瞠目结舌,李芗泉没有后世的测量尺,他不是很确切的知道宋代的一步有多远,但从平时的交流中,大概相当于后世的1.5米。

那这800余步将是何种恐怖的距离,那是1200米往上走啊!这个距离与后世的步枪射程相比,也是当遑不让,这,可能吗?

“真有这么厉害?”李芗泉不是半信半疑,而是全然不信。

“我亦不信矣!”谭如晓一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表情,但他还是一本正经的道:“我大宋能工巧匠多出牛毛,这些人基本都落在了鞑子的手里,他们究竟会捣鼓出甚么,不是我们说没有就没有的。”

嗯,有道理!

李芗泉很快就想通了“800米”的说法,有宋一代,经济发达,工业发展非常快速(相对而言),后期甚至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特征。尤其朝廷对兵器的改良,非常热心,也鼓励将士创新并有明文规定如何资励,譬如最远距离可达200米的突火枪已研制成功,堪称现代枪支鼻祖。

后来鞑子南下,他们将所俘金国、南宋、甚至中亚、欧洲等各地的各类匠人集中在大都等要害之地,命其专门研习兵器,竟然也颇有成绩,尤其是在南宋突火枪的基础上,于13世纪末研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金属管形火器--铜火铳!(确切年代无史考,从后世内蒙出土的文物来看,应在公元1300年之前就已出现。)

后来朱元璋反元之时,火铳、火炮已经非常普通。再有,鞑子攻破南宋将士守卫达六年之久的襄阳城,就是极大的利用了来自中亚的回回炮。这一切说明,鞑子在利用先进的兵器来装备自己军队的这一方面,他们从来都是积极响应的,比起后来的满清鞑子不知要强上多少倍。

那床弩能看到的只有三架,没有看到的,就不知有多少架了,假使有十架,可以想像,这等兵器发射大型弩箭时,那种巨箭袭来的感觉,怕不是一般人能扛得了的,还不说正在打造的箭塔、楼车,有钱有人有资源就是好啊,动辄各种攻城器械抡上。

这时,谭如晓又接着道:“右边的四架是回回炮,可将重数十斤乃至两百斤的石块抛出百米远,甚是犀利,我观此炮偏小,估计发五十斤的石块还是可能的。”

李芗泉大诧,原来右边的那高高的架子就是传说中的回回炮,连军事重镇襄阳都能被回回炮砸裂城墙,梅洞寨这等小城,能扛得住这炮砸吗?

你大爷的乌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↑返回顶部↑

上一章 书页/目录 下一页

修仙小说相关阅读: 奇门故事汇 魂穿三国,成为最强前夫哥? 开局十选三,召唤十神将称霸异世 第一逍遥 大明发明家:我成了科技大亨 重生张三丰自带系统 凡尘剑心2无常 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 八卦钥匙 汉末三国:大哥,看这大好河山 沈家大小事 中医大师扁鹊 相父安心养老,和约阿斗去签 汉末浮沉书 大明:我的老板朱元璋 带着美女闯三国 带着AI去穿越 云尧长歌 三国突将 大唐:九五至尊